福祥网

与古人名字相比,我们的名字缺了点什么?

起名 福祥网 374℃

近日,一则关于2017年中国新生儿爆款名字的新闻刷遍了网络。

高居榜单前三位的是:

“晨、俊、梓”。

很多人戏言,这一代爸妈都是看韩剧或者玛丽苏小说长大的。

与古人名字相比,我们的名字缺了点什么?

我是研究周易姓名学的,这是一门交叉学科,既要懂周易,又要对姓名学有深入研究,尤其是姓名的历史和姓名学的历史。

有时看到古人的名字,再看看自己每天测的名字,总会觉得现代人的名字,好像缺了点什么,缺了什么呢?两个字:

文化。

与古人名字相比,我们的名字缺了点什么?

那么,古人是怎么取名字的呢?

《左传》中有明确记载:“名有五,有信,有义,有象,有假,有类。以生命为信,以德命为义,以类命为象,取于物为假,取于父为类。”

啥意思呢?

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:

据婴儿出生时的情形取名纪实叫做“信”,比如下雪天生的叫韩雪,下雨天生的叫刘小雨,这个是最简单粗暴的,多是没文化的父母用的方法,古代也是没文化的多。

在有文化的士人阶层,多用“义”这种方法,就是依据婴儿的气质和对他将来的期望取名,比如张栋梁;比如郭靖和杨康,给他们起名字的丘处机,就是希望他们“洗刷靖康之耻”;再比如苏洵《名二子说》解释为什么给儿子起名苏轼,取名“轼”,想让儿子不要虚有其表,而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。等等。

“象”,就是依据婴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取名叫做,比如王小壮,这种也比较常见。

以下两种不常见

“假”,就是借周围的事物为名,比如松下小美。

“类”,就是根据婴儿同父亲的某种相同之点取名。

到了南宋,姓名学进一步发展,开始与周易卦象、八字用神相关联,而且更加注重名字的文化意蕴,讲究“引经据典”,“文诗经、武周易”“男诗经、女楚辞”之说大为流传,名字也变得意味深长,比如金庸起名字,就很符合古人的规范,比如:

出自《庄子》的逍遥派代表“无崖子”和“李秋水”;

出自屈原《楚辞》“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”的黄钟公;

与古人名字相比,我们的名字缺了点什么?

出自《诗经》“有美一人,清扬婉兮”的木婉清;

出自《道德经》“大盈若冲”的令狐冲、任盈盈……

可惜到了1949后,反智主义流行,没文化、不读书成了光荣事情,于是,名字风格大便(变):

比如解放、文革、跃进、建国、国庆、卫东等;

与古人名字相比,我们的名字缺了点什么?

幸好1978年邓公改革开放,文化开始复苏,可惜这一过程是艰辛缓慢的,到了2018年,40年了,国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,但是真正读经典的人不多,且读的书里面,夹杂了太多垃圾书,于是,起的名字比解放、文革、跃进、建国、国庆、卫东等好听多了,但是,还是没文化。

真正有文化底蕴和格调品质的起名方法,是依托周易卦象与阴阳五行,然后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,选取吉利大气的字,进行组合。

这正是本人目前正在使用和推广的方法,从反馈效果看,大家对我起的名字,还是很满意的。

名字更像一个万花筒,从每个人的名字里,可以遇见多姿多彩的世界,看见形形色色的梦想,所以好的名字,有可能寓意着更多可能的人生。

温馨提示:本人擅长用古诗词构思名字,保证起出的名字符合八字用神、卦象数理吉利且有美好寓意。如果您想给孩子起个或者改个好名字,不妨来找我。可微信关注【开运科技】

转载请注明:福祥网 » 与古人名字相比,我们的名字缺了点什么?

喜欢 (0)